2023年空氣質素回顧

全面通關復常 污染反彈回升 急須政策應對

 

健康空氣行動檢視環保署空氣質素監測站過去一年的數據,分析本港空氣污染趨勢。2023年是疫情結束、社會復常的一年,香港全面開關,整體空氣污染水平反彈,其中臭氧年均濃度攀升至有記錄以來最高位。

本港空氣質素一直未達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標準,過去一年污染回升,進一步擴大差距,反映疫情退去後,特區政府必須採取更有力的措拖改善空氣質素,才能保障市民健康及福祉。

1. 整體污染水平回升 遠超世衛標準

本港空氣質素於疫情期間(2020至2022年)有所改善,2022年一般監測站及路邊監測站錄得的二氧化氮(NO2)、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年均濃度,均是有紀錄以來最低;但2023年的污染水平回升,絕大部份主要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錄得升幅,追近2019年疫情爆發前水平(見表1)。

多種污染物錄得雙位數增幅,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路邊監測站臭氧年均濃度,達32%;唯一下跌的是路邊NO2年均濃度,較前一年稍為下降2%。

表1:本港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微克/立方米)

2023本港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

世界衛生組織就空氣污染水平訂立了保障公眾健康的安全標準,香港的空氣質素遠遠未能達標,據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達理指數推算,每年有約3,500名港人因而過早死亡。

2023年本港污染惡化,再度拉遠與世衛標準的差距(見表2)。超標最多的是路邊NO2年均濃度,高達5.3倍;其次是路邊PM2.5年均濃度,超標3.4倍。

表2:本港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與世衛標準比較(微克/立方米)

2023本港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與世衛標準比較

2. 路邊NO2微跌 續超香港及世衛標準

路邊NO2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63微克,較前一年微跌2%,但仍超出香港空氣質素指標及世衛標準(見圖1)。路邊NO2濃度主要反映汽車排放,近年電動車數量增加,路面排放減少,或令路邊NO2濃度下降。一般監測站錄得的NO2濃度則上升一成,為每立方米34微克。

圖1: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趨勢

2023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趨勢

3. PM10、5大幅反彈

一般及路邊監測站錄得的PM10及PM2.5年均濃度大幅反彈,上升16%至29%不等,追近疫情前水平(見圖2、圖3)。

PM2.5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路邊PM2.5濃度增至每立方米22微克、超世衛標準2.6倍,市區一般PM2.5濃度增加近三成至每立方米18微克、超標3.4倍,對市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圖2: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年均濃度趨勢

2023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年均濃度趨勢

圖3:微細懸浮粒子(PM2.5)年均濃度趨勢

2023微細懸浮粒子(PM2.5)年均濃度趨勢

4. 臭氧爆錶 飆歷史新高

臭氧濃度連年攀升,2023年一般監測站年均濃度升至每立方米64微克,升幅為8%;路邊監測站年均濃度亦升至每立方米45微克,升幅高達32%,兩者皆是環保署監測站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見圖4)。

圖4:臭氧(O3)年均濃度趨勢

2023臭氧(O3)年均濃度趨勢

5. 西北地區空氣較差 南區臭氧首超塔門

全港有15個一般監測站,反映各區空氣質素。整體而言,西部及北部地區的空氣質素較差,包括屯門、元朗及北區,其中屯門監測站的年均NO2、PM10、PM2.5濃度均居各區首位(見表3)。屯門區受多種排放源影響,包括路面交通、水上運輸、發電廠、區域排放等,該區長期是香港空氣質素最差的地區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以往在各監測站中,一般以塔門監測站的臭氧濃度最高。該站遠離本港市區排放源頭,錄得的數據能反映區域性污染,因而可知臭氧污染主要是區域問題。然而,去年南區監測站的臭氧年均濃度超越塔門,高達每立方米83微克,為各區之首;東區監測站的臭氧年均濃度亦與塔門相近,顯示市區臭氧污染加劇,臭氧已不止是區域問題,需要制訂本地方案應對。

表3:錄得最高年均濃度的一般監測站(微克/立方米)

2023錄得最高年均濃度的一般監測站

6. 政策建議

1) 全面推行綠色運輸

本港路邊空氣污染仍然嚴重,主要源頭是商用車輛,但現時商用車電動化比例不足1%。針對巴士及的士,政府擬於今年上半年發佈綠色轉型路線圖和時間表;至於其他商用車包括貨車、小巴等,政府於明年才會制定轉型路線圖。本會認為,政府應加快步伐,盡早為所有商用車制訂轉型路線圖,訂定全面停止新登記燃油商用車的年份,並與業界探討加速轉型的方案,例如提供適當資助。

政府亦應推出更多綠色運輸措施,包括電子道路收費、擴大低排放區、減少私家車數量、完善步行及單車基建,推廣可持續的出行模式。

2) 船運減排 發展郵輪碼頭岸電

水上運輸是香港空氣污染另一主要來源。本會期望今年出台的本地船舶及遠洋船加注綠色甲醇行動綱領,能加速減排,而政府同時應研究其他綠色能源選項,包括氫及氨,為業界提供多元化選擇,配合國際船運減排趨勢,有利本港長遠發展。

政府亦將於今年上半年公布郵輪旅遊經濟發展行動計劃,惟郵輪碼頭貼近民居,郵輪停泊時的排放危害社區,本會去年底於啟德郵輪碼頭實測,發現當有郵輪停泊時,NO2濃度可升至超出世衛標準近九倍。本會要求於郵輪碼頭設置岸電設施,並規定於香港停泊的郵輪使用岸電。

3) 臭氧料續升 須採行動遏止

臭氧污染惡化,並預計會持續上升。因為隨著電動車數量增加,車輛排放降低,能消耗臭氧的污染物如一氧化氮減少,臭氧濃度將上升;此外,氣候變化令氣溫上升,高溫下臭氧更易形成。因此,政府必須盡快訂定本地及區域性方案,應對臭氧升勢。

4) 收緊空氣質素指標至世衛標準

環境及生態局去年完成新一輪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的公眾諮詢,遺憾建議的修訂仍未達世衛標準,本會認為應以市民健康為本,盡快將指標收緊至世衛標準,推動各界更積極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