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公眾諮詢展開

環境及生態局於8月31日就檢討空氣質素指標展開公眾諮詢,為期兩個月,就此健康空氣行動有以下回應:

1. 未達世衛標準 非以市民健為本 

環境及生態局的建議空氣質素指標修訂,雖然有所收緊,但絕大部份仍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質素指南》(WHO Air Quality Guidelines, WHOAQGs)所訂下的安全水平。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推算,本港的空氣質素未達世衛標準,導致每年有3,500名港人提早死亡。本會認為,本港空氣質素指標應盡快收緊至世衛標準,保障市民健康。

然而,是次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的做法,是先評估2030年的空氣質素,再就著評估結果,去決定收緊指標至該水平,換言之是要指標去遷就政策,本會認為屬本末倒置。當局應該以世衛標準為清晰目標,透過訂定更嚴緊的空氣質素指標,推動各項政策追上減排進度,以市民健康為本。

2. 二氧長期爆錶 年均指標無修訂 

根據環保署空氣質素監測站數據,本港的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每年都超出世衛標準逾倍。以2022年為例,路邊監測站錄得的NO2年均濃度超標5.4倍,一般監測站錄得的NO2年均濃度亦超標2.1倍。

但是次檢討未有修改NO2年均指標,仍停留在每立方米40微克,令人失望。諮詢文件中,2030年的預測空氣質素,僅少部份地區的NO2年均濃度(見附件圖片)超出每立方米40微克,包括擬建人工島的中部水域,其餘大部份地區可達至世衛中期目標4(IT4),甚至世衛最終標準(WHOAQGs),再次反映以指標遷就預測及政策並不合理。

(圖片來源:諮詢文件)

3. 臭氧上升 指標須收緊

本港臭氧濃度持續上升,2022年平均濃度創歷來第二高,但8小時平均指標未有收緊。雖然新增「高峰季節」指標,但臭氧升勢持續,諮詢文件亦預測2030年的臭氧濃度高企,本會認為須進一步收緊指標,推動措拖減低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