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環保署2022年空氣質素簡報會

就環保署今日舉行的2022年空氣質素情況簡報會,健康空氣行動有以下回應:

1. 收緊AQO至世衛標準

本港空氣質素呈改善趨勢,但仍未達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據本會推算,去年三種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包括二氧化氮(NO2)、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均遠超出世衛標準;其中最嚴重的是路邊NO2,超標達540%,其次是路邊PM2.5,超標280%。

據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估計,超標的空氣污染,於2022年令3,516名港人提前死亡,社會總經濟損失達419億港元。

本會認為,政府應盡快收緊空氣質素指標(AQO),與世衛標準看齊,以保障市民健康,減低社會成本。

2. 多管齊下助地區減排

環保署在簡報會上提到,部份地區NO2污染問題較嚴重,須從地區源頭著手減排,但被問到會否推行措拖針對個別地區,如電子道路收費,署方又不置可否,僅稱會推動零排放車輛。本會認為改善空氣質素必須多管齊下,除了推行綠色運輸,也應落實其他措拖,例如電子道路收費、擴大低排放區、行人及單車友善政策等,讓香港真正成為宜居城市。

3. 欠商用車零排放路線圖

商用車排放是其中一個主要NO2排放源頭,本會認為《施政報告》當中提出,擬於2027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000輛電動的士的目標,並不夠進取,因為數字分別只佔全港12%巴士及16%的士。貨車方面,更是未見政策規劃,署方亦僅重申業界可申請新能源運輸基金,試驗零排放車輛,但基金成立十多年來,業界轉型進度仍相當緩慢,可見其成效不彰。本會認為,政府必須盡快為商用車全面零排放制訂清晰路線圖,並加大力度支援。

4. 盡快制訂方案 應對臭氧升勢

臭氧濃度持續上升,隨著電動車輛增加,有助消耗臭氧的一氧化氮排放減少,可預期市區臭氧濃度會繼續上升,但政府未有即時措施應對。

政府稱正針對臭氧進行研究,包括於來年完成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擬斥資至少2.6億興建的大灣區空氣質素實驗室及氣象監測超級站,亦會監測及分析臭氧形成,但於2027年才正式啟用。各項目未見成果,然而臭氧濃度繼續攀升,本會認為政府應及早制訂本地及區域性減排方案,緩解市民面對的即時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