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頻生 劏房住戶尤受衝擊

香港天文台於本年六月天氣回顧中,提及月初曾於部分地區錄得達「大暴雨」的雨量,並形容本港上半年「異常溫暖」[1]。香港極端天氣越趨頻繁。這種轉變對於居住在環境欠佳的劏房居民影響尤甚。根據最新的《長遠房屋策略》,截至2022年,共有127,500個家庭或4.8%的香港家庭被歸類為居住在不適切私營房屋。健康空氣行動持續關注室內空氣質素,眾多科學研究表明,長期居於空氣質素不達標的劏房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而漸成常態的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情況。

頻繁暑熱天氣對劏房居民構成健康風險



香港的氣溫不斷上升,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炎熱日數有所增加 [2],部分劏房的窗戶數量很少甚至根本沒有窗戶,室內空氣流動有限,導致劏房內濕度高企,氣溫更經常超過30°C。不良通風,加上極端高溫和潮濕,容易使住戶的熱壓力(即熱量對人體所構成的壓力)上升,構成重大健康風險,更易罹患中暑和脫水等暑熱疾病,尤其是長者和兒童等弱勢社羣。劏房戶亦經常遭遇電費濫收問題,使他們寧願忍受高溫的居住環境而減少使用空調。


劏房通風不足的問題在極端天氣下將惡化,導致室內空氣質素更差。缺乏窗戶和適當的通風系統會將包括懸浮粒子在內的污染物困於單位中。極端高溫將加速臭氧的形成,進一步惡化本已不良的空氣質素。香港紅十字會於2023年從33個劏房收集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家庭平均室內溫度為30°C,濕度為70%。此外,PM2.5水平是世衛標準的四倍,PM10水平則是六倍。不良的室內空氣質素會導致呼吸問題、過敏和情緒困擾。


部分劏房建造不良,容易受到颱風和大雨的破壞。降雨所造成滴水等的損壞,以及潮濕的居住環境有利霉菌生長,這對居於通風不良的劏房住戶,尤其是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構成嚴重的呼吸系統健康風險。

政府需要採取行動設定劏房可居住性的最低標準



政府的「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計劃制定「劏房居住環境最低標準」,就居住面積、衞生、樓宇及消防安全等定立指標。健康空氣行動歡迎這些措施,而我們最近的意見書中亦建議相關「標準」應涵蓋室內空氣質素和通風系統等方面,以確保衛生的居住環境。


隨著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和嚴重,政府更迫切需採取行動保護劏房居民的健康和福祉。讓我們攜手推動變革,在香港建設更健康、更安全、更具韌性的居住環境。


參考資料
[1] 香港天文台。〈二零二四年六月天氣回顧 – 炎熱及較為多雲的六月〉。摘錄自https://www.hko.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06.htm
[2] 根據香港天文台,2023年有54個酷熱天氣日數,56個熱夜,以及4個極端酷熱天氣。取自香港天文台。〈二零二三年天氣概況〉。摘錄自https://www.hko.gov.hk/tc/wxinfo/pastwx/2023/ywx2023.htm#:~:text=2023%E5%B9%B4%E7%9A%84%E9%85%B7%E7%86%B1%E5%A4%A9%E6%B0%A3,%E6%AD%A3%E5%B8%B8%E5%80%BC%E5%B0%911.2%E5%A4%A9%E3%80%82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