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 武漢肺炎疫症威力強大,為減少感染機會,香港政府及不少公司都實行在家工作,復課無期之下,大學更轉用遙距視像教學,一時間整個香港都演變成巨大的實驗場。
工作是否一定需要朝九晚五、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上班模式,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爭論;但假如我們真的可以藉著今次疫情反思工作模式,或者是解決城市規劃失衡問題的契機,例如是交通擠塞下帶來的空氣污染。
健氣空氣行動簡單比較農曆新年前及農曆新年後開始實施在家工作安排後的空氣污染數據。由下表的數字可以清楚見到,沒有實施在家工作的香港空氣污染物濃度,均比實施在家工作後的濃度高得多。如果以最高濃度的星期(1月7日至13日)與上星期(2月4日至10日)的數值比較,PM10濃度高出75%,PM2.5濃度高出53%,NO2濃度高出82%!

表:實施在家工作前後香港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
這些濃度數值反映什麼?由於在家工作,我們這星期(2月4日至10日)的空氣質素水平已經直逼世衛的最嚴格水平,NO2濃度已經完全達標,PM2.5及PM10的濃度亦降至倫敦的水平!
閱讀與分析多年的空氣污染數據,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如此潔淨空氣的香港。更難的,是代表路邊空氣污染的三個監測站(銅鑼灣、旺角、中環),二氧化氮(NO2)的水平竟然均低於60微克/立方米!雖然仍然超出世衛水平,但須知道香港路邊監測站的年均NO2水平一般是80微克/立方米,在家工作的成效可謂立竿見影。
假如政府仍有一點政策思維的理性,請誠實面對數據,不要再把惡劣的空氣質素歸咎於控制不了的天氣吧。
此評論同樣發佈在立場新聞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