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剛公布,有關空氣污染的回應少之有少。最大的「亮點」算是對電動私家車的推廣,繼早前放寬「一換一」的申請資格,預算案再次撥款一億二千萬擴充及優化公共充電網絡。政府以保護環境、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為由,資助私家車車主換電動車,但實情是,香港現時路上近六十萬架已登記私家車,其污染物排放量僅佔全港所有車輛排放量約3%。遠遠不及排放量最高的三類商用車輛-重型及中型貨車、公共專營巴士,和輕型貨車,分別佔全港總排放量(氮氧化物NOx)的30%、22%,及15%。

不少城市早已積極研究以電動巴士取代柴油巴士,如鄰近的深圳早於2018年已做到100%巴士純電動化,現在更是向著的士全面電動化的目標進發;倫敦市交通局計劃於2020年將市內所有單層巴士轉換成電動型號,以改善倫敦惡劣得「殺死人」的路邊空氣質素;丹麥城市羅斯基勒亦將於今年四月前將市內巴士全面轉換成電動型號。

電動巴士顯然是任何飽受路邊空氣污染之苦的地區可以選擇的一個解決方案,但現時全港合共近六千部公共巴士,當中只有三十部單層巴士是屬於電動型號,行走14條路線。政府於2011年已揚言要發展電動巴士,但時至八年後的今日,總共投放的資源只是僅僅一億八千萬元作試驗計劃。政府也拒絕明言試驗計劃過後會否再度撥款引入更多的電動巴士。

同樣是電動車,巴士與私家車的待遇在香港卻差天共地。明明巴士每天服務近四百萬香港市民,更是第二大車輛排放源頭,但政府卻無心更無力推廣巴士電動化。另一邊廂,私家車在香港於過去十年以失控的速度增長,路面上多出了的車輛無可幸免加劇了塞車問題,導致各類商用車在路上排放污染物的時間增長,惡化路邊空氣污染。但現時政府所做的竟非鼓勵市民減少駕車,反而是資助市民換新車。

這次預算案撥款一億二千萬擴充私家車充電網絡,受惠的是現時一萬多輛電動私家車的車主,可能在未來購入電動車的車主。毫無疑問,即使那廿五萬合乎「一換一」的車主全部轉駕電動車,大概也只能減少車輛總排放量的1%。從減排及改善路邊空氣污染的角度來說,成效絕不顯著。

如果香港巴士全面電動化又會是怎樣的一個景象?政府估算若將所有雙層柴油巴士換轉成電動型號,於2025年將有效減少車輛總排放量中9%的NOx及16%的可吸入懸浮粒子。當然,社會最關注的也許是現時電動巴士的技術與安全性。公眾對電動巴士的印象停留於「內地製造的電動巴士於香港頻生故障」,以致整個社會對電動巴士發展的討論嚴重停濟。但電動巴士本身並非萬惡,背後的官僚才是。

事實上在外國,電動巴士的技術早已提升。英國巴士製造商亞歷山大丹尼士最近就與美國合作,製造出型號為ADI Enviro500的電動冷氣雙層巴士。特區政府若有心解決本地長期超標的路邊空氣污染,應把握機會,以全球擁有最多雙層巴士之城市的身份,主動與不同的巴士製造商合作研發以改良現有的技術。此舉既可改善空氣,保障公眾健康,更能以先進的電動化交通系統保住國際城市之名。

Photo Credit/Henry Ng

原稿刊於2019年3月6日香港經濟日報

發表於
2019年3月6日

分享

  • Do you support the measure working from home to reduce vehicle emission? 你贊成推行在家工作政策,減少車輛排放嗎?

    View Results

    Loading ... Loading ...

參與聯署 小行動大改變

訂閱電子通訊

緊貼空氣污染最新資訊,及健康空氣行動活動詳情。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