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0年10月8日
「2020年首半年空氣質素回顧」
傳媒發佈會
首半年空氣短暫改善 疫情稍緩污染倍增
摘要
健康空氣行動分析環保署2020年首六個月的空氣質素監測站數據,得出以下主要結果:
一) 路邊三類污染物濃度錄五年新低
臭氧創五年新高
綜合中環、銅鑼灣及旺角路邊監測站數據,路邊監測站的平均微細懸浮粒子(PM2.5)水平為26.6微克/立方米,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水平為2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水平為70.8微克/立方米,均為2016年以來的新低。
其中以PM2.5的跌幅最為顯著,比去年同期減16%。其次是PM10,跌幅為12.6%。至於二氧化氮,則較去年輕微下跌5.1%。
然而路邊監測站錄得的臭氧(O3)卻創五年新高,半年平均值為33.3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21.1%,香港空氣污染排名2020。
二) 多區空氣質素改善 東涌最明顯
總觀分區監測站數據 (撇除將軍澳、南區及北區),12個監測站的PM2.5、PM10及二氧化氮水平都較去年同期下降,除塔門外其他11個區的相關物染物水平也是自2016年以來新低。
然而有7區的平均臭氧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當中錄得最大升幅的為屯門,較去年升15.2%,臭氧水平達43.5微克/立方米。
空氣質素改善的情況以東涌最為明顯,其PM2.5平均值為12.9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的18.2微克下跌近三成,PM10亦由去年的28.8微克減至今年的21.6微克,下跌近25%。二氧化氮水平則下跌約一成。東涌亦是臭氧水平錄得跌幅的少數區域之一,微跌3.3%。
荃灣在PM2.5、PM10及二氧化氮的跌幅都位列各區三甲,分別達22.4%、16.1%和20.9%。其次,大埔的污染物跌幅也相當顯著,PM2.5及PM10較去年跌幅分別達23%及21.3%,二氧化氮的跌幅則為13.9%。
然而,縱使東涌、荃灣及大埔的空氣污染情況有所改善,但其PM2.5及PM10的水平仍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三) 西區空污改善 與東區差距收窄
過往香港西部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均較東區嚴重,不過今年首半年西區的空氣污染物水平下降,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收窄。
西部地區監測站包括中西區、葵涌、深水埗、荃灣、屯門、東涌及元朗。東部地區監測站則包括東區、觀塘、沙田、大埔及塔門。
四) 首半年巴士乘客下跌 符合空污放緩趨勢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2020年初及3月中旬分別有兩次大型爆發,政府及部分私人企業實施在家工作安排,當局關閉部分口岸,亦推出「限聚令」,關閉娛樂設施及收緊餐廳營業限制等。因應乘客人數下跌,專營巴士營運商均減少班次。
根據運輸署統計數字,今年首六個月的巴士乘客數字均較去年下跌,平均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成。巴士是路邊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巴士乘客人次及班次減少,令路邊空氣污染得以改善,路邊監測站錄得的三種空氣污染物濃度均較去年同期下降。
然而,本港路邊監測站錄得的臭氧水平即使在疫情下仍創五年新高。由於臭氧是由二氧化氮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產生的次生污染物,政府必須加快研究臭氧在香港大幅增生的原因,加快制訂政策,控制區內VOCs水平,抑制臭氧生成。
五) 近月疫情緩和 空氣污染物飆升倍半
隨本港疫情在7月出現第三波爆發,政府收緊限聚令及社交距離限制,令路邊監測站錄得的空氣污染物水平跌至2020年最低點。但是疫情在8月中開始緩和,政府陸續恢復正常服務,而中小學也在9月中開始陸續復課。三個路邊監測站的空氣污染物隨即反彈,7月至9月期間躍升至少五成六。旺角升幅最嚴重,其中臭氧水平自7月飆升165%,PM2.5的升幅也達161%。
參考2019年的路邊污染物升幅,由7月至9月期間PM10、PM2.5 及 NO2的升幅分別為46%、43% 和40%。
旺角路邊污染水平2020年1月至9月的變化
政策建議
疫情期間陸路運輸減少,令空氣質素得以改善。然而清新空氣是否如曇花一現?正如9月最新數據顯示,疫情稍緩,路邊空氣污染物水平隨即反彈,甚至飆升一倍半。新冠肺炎是一個契機,讓各地政府重新審視公共衛生及環境政策。不少城市已經制訂「綠色復甦」政策( 詳見附件),而香港要在疫情後重建一個健康的城市,清新空氣至為重要。
健康空氣行動促請港府:
1. 發展零排放公共運輸,推動電動巴士及小巴等
2. 增設更多低排放區,擴大規管巴士以外車輛
3. 加快與臭氧有關的研究,加強監察臭氧排放
1. 發展零排放公共運輸,推動電動巴士及小巴等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星期推出,政府早前承諾明年推出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我們促請當局在施政報告具體列明本港發展電動車的方向,引入電動巴士及小巴等,發展零排放公共運輸。
2. 增設更多低排放區,擴大規管巴士以外車輛
現時全港僅設有三個專營巴士低排放區,且未有規管其他車種,變相容許高污染車輛繼續進出低排放區。政府應增設更多低排放區,並全面規管該區的所有車輛。
3. 加快與臭氧有關的研究,加強監察臭氧排放
健康空氣行動過去幾年已指出本地臭氧上升的趨勢,但未見香港政府具體行動;現促請粵港政府及學界投入更多資源,盡快完成《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並於三年內提出具體改善方案。
傳媒聯絡:
健康空氣行動 行政總裁 馮建瑋先生
電話:3971 0106 / 9834 8892
電郵:patrick@hongkongcan.org
健康空氣行動 政策倡議主任 賴嘉梨小姐
電話:3971 0106 / 6372 1430
電郵:lilylai@hongkongcan.org